第七十三章 中常侍之恩?

ture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莲雾小说www.daybright.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子说笑了,朝廷中常侍郎虽有两位姓张,但让父日理万机、为国家操劳,哪里有余闲来见受诏之人。”宦官微笑道。
  “那这张常侍,莫不是另一位?”刘昭青想了想后问。
  “嗯。”宦官颔首,“请公子之人,是为十二中常侍之一的张恭,不过朝中和我们这些下人都习惯将其与其余大人共同尊为‘十常侍’。”
  十常侍有十二人,这却不是什么四大天王有五个的笑话,而是真实存在的事实。
  因为知道自己所知晓的历史与现实是有参差和不同的,在东郡和来雒阳的路上,刘昭青就向荀彧请教了很多他关心的朝中问题。
  十常侍之事便是其中之一。
  刘昭青也知道了,这十常侍之十二个宦官几乎是垄断了汉帝的视听,不论皇宫还是雒阳外的州郡,几乎各个州郡都能找到十二个中常侍的兄弟姐妹以及亲戚宠信担任要职。
  如果说前世的黄巾军、今世的甲子军起义能迅速席卷全国的原因,是因为百姓苦于苛政高税久矣。
  那么这“苛政高税”的源头就是来自于十常侍对汉帝的操控,以及任人唯亲纵容自己势力的官员对当地百姓剥削压迫。
  在前些年,各地出现“百姓本要缴十分之一的税给朝廷,但实际却要缴七八”的情况数不胜数,只因地方官员层层相扣,都要捞一点入自己口袋。
  加上灵帝刘宏无能、也无心改变现状,甚至见到自己所拥财富变多,反而对十常侍更加信任有加,在宫中喊出了“张常侍为我父,赵常侍为我母”的荒谬之言。
  在这表面繁华的雒阳下,唯一能与十常侍抗衡的居然是大将军何进。
  然,就连未知历史的荀彧也明白,后者怀有的也不是匡汉报国之心,只是为己谋权谋私,十常侍刚好挡在了他的路上罢了。
  张恭。
  刘昭青只是回忆片刻,就想起自己从荀彧口中听过一点这人的名号,他也是十常侍之一,但远远没有张让以及赵忠来得“知名”。
  张恭应该属于十常侍中影响和势力相对较弱的那一类。
  想想也是,张让现在权势滔天,为十常侍之首,基本相当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怎么会特意要见自己一个庶民。
  当然,张恭也只是“相对”较弱,对于刘昭青来说,张恭与他的地位,差不多隔了十万八千里都保守了。
  十常侍之一的张恭能主动请自己,而且还是在自己一来到雒阳就赶紧派人来请了,那对于刘昭青来说,这绝对是张恭对其青睐有加的体现。
  所以这位传话的宦官才会对刘昭青表现出那么友善的态度。
  毕竟,说不好刘昭青就会成为十常侍身边的红人,传话宦官自然不敢得罪。
  “公子……”
  在刘昭青沉思权衡着的时候,一旁的吕红对着刘昭青轻声开口,眼中也是流露出浓浓的担忧。
  十常侍之名她就算在并州,以前也总是听亡父说起过,每每提及那十二阉党的时候,父亲苍白的胡须都气得直抖。
  不管十常侍在雒阳有多么受人“尊敬”,那也肯定是因为大家畏惧十常侍的权势。
  刘昭青被十常侍邀请,在吕红眼中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甚至刘昭青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
  “我能先回去准备准备吗?未曾想会见张恭大人,我这身衣衫也过于随意。”刘昭青拱手十分客气诚恳地问道。
  面对刘昭青的回答,宦官脸上依然带着微笑:“张恭常侍正于府中等公子,只要公子觉得常侍有耐心能等公子便随意。”
  这话等同于拒绝加上警告了。
  说到底刘昭青也只是凡夫,朝中常侍直属宦官来亲自请他,已经是给了极大的面子,这时候还读不懂礼数就是傻子了。
  刘昭青要是拒绝的话,就算他没见过张恭,听十常侍的那些“过往事迹”,也知道张恭肯定不会放过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