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远道而来欧罗巴,老骥伏枥钱公公 上

贪狼独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莲雾小说www.daybright.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所有的条款都在吵的面红耳赤,终于被通过后。
  
  整个欧罗巴开始飞快的转动起来,大量的工匠被集中起来。
  
  一份份的拨款、物资拨付到位,船坞里一艘艘的战舰开始被制造出来。
  
  不过,最早集结的则是使节团。
  
  在听说了大明有着巨大的战舰后,他们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造出一艘比现在更大的座舰。
  
  大半个欧罗巴的工匠们日以继夜,不惜轮番赶工。
  
  投资人不知道从哪里运来大批的材料,终于将一艘相当于大明五千料的战船造好。
  
  这艘被命名为“圣保罗号”的座舰,在教皇的亲自祝福下。
  
  由抽调出来的五十艘战舰护航,开始缓缓的向着遥远的大明驶去……
  
  “老了……终究是老了啊!”
  
  杨一清苦笑的看着面前一叠叠的卷宗,内阁的权限如今空前庞大。
  
  但也比从前更加的忙碌,因为内阁下属的各部、司太多了。
  
  每天各部、司都会有无数的案牍上发,他们都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给出回复。
  
  最迟不得超过三日,而他们的每一项决定都会被记录在案。
  
  甚至每一次短会,都会有相应的照磨誊抄记录。
  
  因此丝毫不敢出错。
  
  而他们批复决定的卷宗,会发到弘治皇帝那里复核。
  
  同时誊抄一份送到元老院,元老们如果觉着不合适将会召开会议。
  
  讨论出一个结果,确定是否要向弘治皇帝提出更正内阁决议的要求。
  
  但基本上元老们很少行驶这道权利,甚至弘治皇帝都极少干涉内阁的决议。
  
  反正若是做错了、出现了问题,那么具体到谁负责都会有记录。
  
  这导致的是内阁的压力空前庞大,稍微一个错处不是跟皇帝求情就行的了。
  
  元老院那一关,也过不去啊!
  
  “谁说不是呢?!好在老夫明年就可以致仕了,到时候往元老院一坐……”
  
  李东阳现在对于刘健在元老院里的悠哉,那是羡慕不已啊!
  
  老刘现在那日子过的,不时还代表弘治皇帝出去巡查一番。
  
  没具体任务、没有具体要求,那就是去游玩的。
  
  还特么是公费啊!
  
  他不想出游了,就把这个工作交给元老院的其他人。
  
  而他则是在京师里,每日午时左右去报到一番。
  
  兴致来了看看相关卷宗,不想看就让人归档便是。
  
  可以说,老家伙现在是最舒爽的时候。
  
  “西涯公,您倒是还有几年便可以去元老院逍遥了……”
  
  杨一清无奈的捻须苦笑:“老夫还得再熬上几年啊!”
  
  “唉……说起来,木斋公如今也不知道做的如何了。”
  
  李东阳笑了笑,转移了话题。
  
  谢迁谢木斋心高气傲,一直对进元老院后的职务很上心。
  
  且对于自己“谢公尤侃侃”的名号,很是在意。
  
  于是这些年揽下了不少事物,想要做出一番成绩。
  
  这不,前段儿宁王之乱导致赣州、江南一地混乱非常。
  
  老谢二话不说就把代表皇帝、内阁的钦差任务给揽下来了,带着诸部、司数十人奔赴金陵。
  
  准备坐镇金陵,将两地情况理顺。
  
  不过,老谢这一手倒是让他瞬间声望飞涨。
  
  坊间说起他谢木斋,再无人说他“谢公尤侃侃”。
  
  现在都说“谢公镇一方”,这也算是意外收获罢。
  
  “你说那张家痴虎儿,明明是他挑起所有事情的!为何却是老夫等人卖命啊!”
  
  杨一清很是无奈,张家痴虎儿自从回京之后就缩回他的草庐里去了。
  
  除了保留着军衔之外,所有军职都以“祖父尤在,避嫌避言”为由直接辞掉了。
  
  弘治皇帝原本不同意此时,直至他入宫深谈一番后放才勉强答应。
  
  “那孩子聪慧无比,怎会把自己关到这笼子里来?!”
  
  李东也亦是苦笑:“陛下估计也寻思,将他留于太子时再用。”
  
  “毕竟他才多大啊!”
  
  说到这事儿,杨一清就更为无奈了。
  
  他们几个老家伙,包括了诸部、司都被元老院那根胡萝卜吊着。
  
  谁不想致仕后,能荣入元老院啊!
  
  从前入阁那是位极人臣,可如今只有入元老院那才是人臣至极啊!
  
  地位超然,逍遥自在!
  
  俸禄陛下给的又高,待遇又好。
  
  不爽了,还能找找内阁诸部司的茬儿。
  
  简直不要太爽好伐。
  
  “太子如今负责的事务亦颇多,玉螭虎施教之能果然厉害啊!”
  
  李东阳笑了笑没有搭话,如今他儿子从玉螭虎处出来后那也是声名鹊起。
  
  在年轻一辈儿里面,除了几个师兄之外便占翘楚。
  
  最让李东阳欣慰的是,李兆先身体身体大好!
  
  前些日子刚刚成婚,娶了刘大夏族兄刘浩之女。
  
  如今更是已经有了身子,张嫣然作为师嫂亲自为她诊视、开了安胎方子。
  
  老李如今觉着,自己人生圆满了。
  
  这还求啥啊。
  
  连弘治皇帝最近以新规,分配给内阁阁老们一人一栋的小庄园老李都觉着受之有愧。
  
  但考虑到了自家儿孙们以后在京师的落脚之处,老李还是愧受了。
  
  “不知西涯公可否引荐一番?!”
  
  却见杨一清犹豫了一番,苦笑着拱手叹气。
  
  李东阳哈哈一笑,摆手道:“这有何难?!休沐时,老夫便与邃庵到那玉螭虎的草庐探访一番!”
  
  他说这话是有底气的,毕竟交道打的比较多。
  
  老李也清楚,那位玉螭虎只要别太摆架子他是很好相处的一个人。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这次拜访是成不了的了。
  
  “小公爷!小公爷!成了!!”
  
  自从平叛回来已有数月,张小公爷没想到第一批正式来拜访自己的竟然是老钱能的人。
  
  夷州考中举人,被破格任用的几人激动无比的亲自扛着口袋找来。
  
  当他们在张小公爷面前打开的时候,张小公爷也激动了!
  
  谜语、土豆!
  
  “钱公,果然种出来了?!”
  
  为首的那名长髯照磨抹着眼角,声音不住的发颤。
  
  “终究未负恩师所托!家父与钱公日夜忧心操劳,总算是种出来了!”
  
  拿起一枚枚的土豆,张小公爷手都在颤抖。
  
  粮食啊!粮食就是一个国家的命!
  
  粮食,他就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一旦国家出现了粮食的危机,即便是如何盛世亦不过空中楼阁。
  
  后世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多数的改朝换代都与气候骤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哈佛中国史5:元与明》,里面就有这样的记述:
  
  “我不由得想到应该把元明两朝的政治运势与其气候变化对照看看:
  
  忽必烈汗迁都北京正值小冰河期的开始;1366年,元期衰亡,处于小冰河期第一个阶段的极寒期
  
  1644年,明朝灭亡,正值这400年历史上记载的最漫长的严寒期的尾声。
  
  气温当然不是解释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唯一因素,但任何解释肯定绕不过它。”
  
  甚至再往前推至唐朝,盛唐最终衰落的原因很多。
  
  而其中压死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无疑是黄巢之乱。
  
  在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食不果腹之下百姓还需缴租税、服差役。
  
  百姓走投无路,他们又能选择什么?!
  
  乾符二875年,黄巢在山东菏泽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因为大旱灾,官逼民反直接导致了唐的覆灭。
  
  黄巢义军攻占长安,后黄巢败亡,朱温篡唐建梁。
  
  粮食,便是一国之根。
  
  这一枚枚的土豆、一粒粒的玉米,一旦推广开来那么将可以救下无数条性命!
  
  “这或许,是我来到这个时代……能够留下最好的礼物。”
  
  妙安与足利鹤,第一次从自己的夫君眼中看到了一丝的雾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